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政策储备,强化决策支撑,现对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课题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研究题目及要点
(一)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路径研究
分析全球范围内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趋势,梳理总结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提出相关支持政策建议。
(二)碳预算管理制度研究
梳理国际碳预算管理经验做法,分析其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研究提出建立碳预算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分类识别及支持政策研究
按类别梳理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技术,分析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确定先进适用技术范围,研究提出支持有关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政策建议。
(四)产品能耗标准与碳排放标准协同模式研究
梳理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重点产品能耗和碳排放管理要求,研究我国产品能耗标准与碳排放标准的实施效果,提出单位产品能耗标准和碳排放标准的协同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实施建议。
(五)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研究
梳理全球范围内产品碳足迹管理和碳标识制度有关情况,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提出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方法学、背景数据库和碳标识制度总体框架,提出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六)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研究
开展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研究提出重点行业碳排放因子相关系数测算工作程序,并通过开展调研、组织试算等方式验证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可行性。
(七)碳减排市场化机制研究
梳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及运行情况、碳抵消机制设计及实施情况、其他碳减排相关市场化政策机制设计及实施情况,研究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碳减排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二、总体要求
(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精神,聚焦委托课题研究重点和关键环节,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提交有深度、有广度、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
(二)要突出改革思维和创新思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基本国情,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梳理发展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改革目标、政策举措及对策建议等。
(三)要注重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形成的研究成果要有前瞻性,符合客观实际,政策建议应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深入推进“双碳”各项重点任务和制定实施新的重大政策提供支撑。
(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所有。
三、申报要求
(一)课题申报单位必须具有完成课题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物质条件,原则上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课题负责人应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政治素养,原则上要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组织、指导、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施全过程。课题组成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在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具有丰富经验,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二)按要求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委托研究课题项目申报书》。申报书需由牵头申报人所在单位盖章确认。
(三)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8月11日(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
(四)我司将组织力量对研究课题申报书进行择优遴选。结果确定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公告信息,并与入选单位签订正式合同,给予相应经费资助。
(五)对最终没有合适入选单位承接的课题,由我司根据课题涉及领域确定具体承担单位。
四、项目执行时间
委托研究课题项目执行时间由签订合同之日起至2023年12月底。项目承担单位应在2023年12月15日前提交最终研究成果(3份研究报告全本、1份电子版,3份研究报告简写本、1份电子版)。
五、具体申报要求
(一)各单位应对本单位报送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核把关,负责审核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择优推荐。以学院为单位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
(二)以学院为单位,各单位科研秘书汇总后,请于2023年8月7日上午11:00前,将纸质材料交到科技处324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申请材料发送到科技处计划邮箱:jihua@haust.edu.cn,逾期不予受理。具体要求如下:
1、纸质申请材料要求
(1)《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委托研究课题项目申报汇总表》(一式一份,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2)《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委托研究课题项目申报书》一式3份,每个项目材料放入一个档案袋,档案袋封面上请注明“申报课题”及申报的课题序号、名称。
2、电子申请材料要求
各单位科研秘书负责汇总本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委托研究课题项目申报书》(附件1)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委托研究课题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全部放入一个文件夹(以“学院名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委托研究课题项目申报材料”命名并压缩),发送至科技处计划邮箱。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俊亮
联系电话:64231449
科技处
2023年7月30日